12月15日晚,“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之“翱翔天语”博士论坛第69讲在南校区北院B371教室顺利举办。此次论坛由澳门十大娱乐平台入口网址承办,关于2021级博士研究生李静作了题为“多模式交通网络级联失效研究”的报告。
本次报告主要围绕多模式交通网络的机遇和挑战、多模式交通网络级联失效研究现状、多模式交通网络级联失效机理解析、总结与展望四个方面展开。
李静介绍到多模式交通系统在提供更高效、便捷的交通选择方面有着巨大潜力。但其复杂度的增加,会引起各模式间相互依赖程度增加,使得事故更容易引起次生灾害,引发级联失效,导致事故范围难以预测和控制。李静指出交通网络中的级联失效是指由于站点或路段发生事故,交通流不得不重组织,导致其他站点或者线路的负载骤增,从而过载失效或瘫痪,进入新一轮的交通流的重组织导致另一部分站点或路段失效直至达到新的平衡。
李静根据交通领域级联失效的研究现状,提出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级联失效研究没有考虑出行需求的异质性及其与地铁客流时空异质性的相互作用,不能准确估计轨道交通网络级联失效规模与传播模式。她采用级联失效强度计算的研究方法,在单一失效场景和多站点失效场景两种场景下对实验数据进行案例分析,通过模型验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随着转移成本的增加和OD出行需求的降低,级联失效的规模减小,且OD出行需求的变化对级联失效规模的影响大于转移成本;在级联失效的整个过程中,节点度大的失效站会导致级联失效的迅速扩散;相对于拓扑重要性高的站点,被大客流站包围的失效站会使级联失效的规模更大;级联失效的传播方向与网络上的客流的流动方向密切相关;级联失效更有可能沿着客流高的线路扩散,且环线一般具有较强的抗失效传播的能力,可以阻止级联失效的蔓延。
最后,李静指出多模式交通网络级联失效研究的两点不足:第一,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破坏性事件下网络拓扑和功能特征的变化上,忽略了交通站点对级联失效的抵抗性能上,忽略节点的抗风险能力可能会高估级联失效的影响和传播方式;第二,现有的研究通常只关注拓扑连通性的影响,而忽略了网络之间的功能相互依赖,低估了相互依赖网络在故障情况下的性能。
(审稿:路庆昌 网络编辑:陈凡)